果汁饮品5宗罪,让你更易患直肠癌_穴位知识
  1. 人体穴位 > 穴位知识 >

果汁饮品5宗罪,让你更易患直肠癌

  随着碳酸饮料被一众营养专家列出不健康理由一二三后,果汁生产商立刻适时地给自己的产品贴上“健康”的大招牌,吸引“追求健康、时尚的生活方式”的职场人眼球。而事实上,果汁生产商只不过是运用一系列营销手法使你以为它们有多“健康”、“时尚”而已。

  市面上的果汁,目前主要有三种:跟水果没什么关系的果味饮料,含一定比例的果汁饮料,纯果汁。且一样样分析其到底有哪些“健康”和“不健康”。

  果汁罪状一:热量高过汽水

  据美国媒体报道,越来越多医生、科学家和公共卫生官员认为,多喝纯天然果汁未必对健康有益。喝天然果汁引发的肥胖现象,跟喝可乐等汽水以及糖精酒类饮品,没什么差别。

  一杯果汁把多份水果的糖分综合起来。如果按同等分量来计算,果汁所含的卡路里甚至高过汽水。

  你大概想不到,一杯240毫升的纯果汁一般有100大卡左右的热量,比公认为的“肥胖饮料”可乐还高一些。

 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,一杯鲜橙汁含112卡路里、苹果汁含114卡路里、葡萄汁含152卡路里。同样分量的可口可乐含97卡路里,百事可乐含100卡路里。

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、上海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贾伟平教授形象地解释:通常人吃一个苹果就感到饱了,可四个苹果只能榨出很少量的果汁,即使全部喝完也并不觉得饱。但恰恰是这杯果汁,其包含的热量就要远远高于一只苹果。“果汁饮料更是如此,相当一部分果汁饮料里还添加了糖。”六院内分泌科医师刘芳介绍,“目前国际上有大量关于果汁以及果汁饮品的研究,许多研究结果都是为了保护儿童免受2型糖尿病的困扰。”

 

${FDPageBreak}

 

  果汁罪状二:更易增加脂肪堆积

  另外,果汁含有大量果糖。加利福尼亚大学科学家斯坦霍普指出,摄取大量果糖会增加患心脏病和2型糖尿病的几率,因为果糖比葡萄糖更容易被肝脏转化为脂肪。

  不少研究报告显示,果汁有益健康,并能降低体重。2008年,一项针对3618名2到11岁的孩童进行调查发现,每天喝至少6安士(约177毫升)果汁的孩童,体重比那些完全不喝果汁的孩童轻,体内也有更多维他命和矿物质。但是,许多专家认为,这数据只是反映了果汁和健康饮食之间的相关性,而非因果关系。

  耶鲁大学路德食品政策及肥胖症中心主任布朗内尔指出:“喝更多果汁的孩童更有可能吃早餐,而吃早餐的孩童,体重比不吃早餐的孩童更轻。”

  果汁罪状三:8天就让你依赖甜饮品

  此外,也有专家担心,喝大量甜饮的孩童会让他们长大后偏爱甜食。荷兰一项2004年的研究发现,8到10岁的孩童在连续8天饮用含糖分的橙汁后,更偏爱较甜的饮品。他们也因为习惯了橙汁的甜味而喝得更多。

  果汁罪状四:人工色素影响智商

  无论是果味饮料,还是低浓度果汁饮料,都会使用人工色素——鲜艳的颜色会让消费者在观感上将饮料与水果联系起来,当果汁含量少到不足以让饮料有着缤纷的水果色彩时,廉价的人工色素是最好的选择。

  而人工色素对人体,尤其是儿童的伤害,在现代营养学上,早有研究。

  2008年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对100名儿童调查发现,人工合成色素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。常饮果汁少喝水的孩子,常常食欲不振,多动,脾气乖张,身高体重不足。

  柠檬黄和落日黄等7种化学添加剂会使儿童的智商下降5分。柠檬黄是豌豆泥和棉花糖中含有的黄色食用色素,其禁止在3岁以下儿童的食品和饮料中使用;而喹啉黄则是果汁饮料、汽水和感冒胶囊中常添加的食用色素。在果汁饮料中广泛应用的防腐剂苯甲酸钠对身体亦有伤害。

  过量色素进入儿童体内,容易沉着在他们未发育成熟的消化道黏膜上,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,干扰体内多种酶的功能,对新陈代谢和体格发育造成不良影响。

  显然,用人工色素、甜味剂、酸味剂、香料等食品添加剂制作出来、不含任何果汁的果味饮料几乎没有任何水果的营养价值。

 

${FDPageBreak}

 

  果汁罪状五:果汁会让你贫血?

  此外,果糖还会阻碍人体对铜的吸收。而铜的缺乏将会影响血红蛋白的生成,从而导致贫血。爱因斯坦医学中心对100多例贫血儿童进行回顾性调查发现,其中80%以上有饮用果汁的嗜好。

  国内调查资料表明,嗜饮果汁饮料儿童的体格发育呈现两极分化,要么过瘦,要么过胖。由于果汁型饮料中糖分含量过高,儿童饮用后可从中获得不少热能,从而影响进食正餐。长此下去,必然造成蛋白质、某些维生素、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,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。

  因此,美国儿医学会推荐1-6岁的孩子每天喝果汁不超过4-6盎司(一盎司是28毫升);7-18岁的孩子不超过8-12盎司。

这篇穴位知识《果汁饮品5宗罪,让你更易患直肠癌》,目前已阅读次,本文来源于家庭医生在线,在2024-09-28 00:00发布,该文旨在普及中医穴位知识,如若刺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师。

  • 上一篇:中医详解:养生需要接地气
  • 下一篇:粥油功效可媲美参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