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什么 为什么得糖尿病_穴位养生
  1. 人体穴位 > 穴位养生 >

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什么 为什么得糖尿病

文章概要: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,其发生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,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。现已知道,热量过度摄入、肥胖、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。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,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。那么,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什么?

什么是预防糖尿病的食物?

  粮食:一般每天4~82。不爱吃肉的年轻重体力劳动者不应超过92。

  肉:完全不吃肉会导致营养不良,可能会导致多吃主食。所以一般每天各种肉的总量可以控制在1~32,适合鸡、鱼、瘦猪肉、瘦牛羊肉。

  豆制品:可以补充蛋白质,但对血糖影响不大。每天可以吃1~32,吃豆腐可以翻倍。但是,如果糖尿病肾病或痛风高尿酸患者,不宜再吃豆制品。

  鸡蛋:鸡蛋可以补充蛋白质,每天一个更合适,过多会增加血液胆固醇。

  牛奶:能补充蛋白质、维生素和钙,减少主食摄入,每天最好有半斤~1斤牛奶。

  蔬菜:尽量多吃绿色蔬菜。苦瓜清热,有利于血糖控制,胃肠功能好的患者,尤其是夏季,可以适当多吃。蒜苗和扁豆含糖量高,不宜多吃。相反,西葫芦、西红柿和胡萝卜含糖量不多,可以适当多吃。吃一斤南瓜可以减少半两种主食。

  水果:水果不是糖尿病的禁忌,尤其是含糖量低的水果。但最好不要在晚餐前后吃水果,而是在午睡后或晚睡前吃。

  油:每天总油量不得超过1.52,包括各种副食和零食中所含的油。患者每天摄入的植物油不得超过12种,动物油不得超过半两种。患者应少吃油炸、油炸、烧烤、烤肉,多吃沙拉、烹饪食品。

二、糖尿病的病因有几种

  1.自身免疫系统缺陷: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可能会发现多种自身免疫抗体,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、胰岛细胞抗体等。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会损害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,使胰岛素无法正常分泌。

  2.遗传因素:遗传缺陷是糖尿病的基础,表现为第六对染色体HLA抗原异常。新浪中医科学家的研究提示:I糖尿病具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。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,他们比没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这种疾病。

  3、环境因素:环境因素包括病毒感染、婴儿牛奶喂养、气候预防、地理、疫苗、毒素和压力预防等,都能促进1型糖尿病的发病。

  4.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: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会导致I型糖尿病。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一段时间内感染了病毒,而I型糖尿病的“流行”往往发生在病毒流行后。

三、糖尿病患者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?

  由于糖尿病没有根除的方法,只能通过各种治疗方法来控制,糖尿病患者必须更加注意日常饮食,以避免病情的恶化。

  饮食要注意一日三餐七成饱,不要吃太甜的食物,不要吃腥辣的食物,严禁吸烟、饮酒等不良习惯,因为这些都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,有吸烟习惯的要在一年内慢慢戒烟,不要马上戒烟。

  吃降糖西药半年以上的人不要突然停止服用,因为这会导致血糖突然升高。他们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慢慢减少,直到停止服用。

  在饮食方面,我们应该注意粗粮和细粮。建议吃含糖量低或无糖的食物,如南瓜和燕麦片。但是,我们应该清楚地注意,无论它有多好,有多适合糖尿病患者,都不要吃太多。

  另外,每天饭后都要有一定量的运动,饭后半小时就可以开始运动了,但是不要出汗太多,要有规律的睡眠。建议晚上9点睡觉,早上7点起床,比较好。

四、糖尿病诊断的标准是什么?

  目前诊断糖尿病的血糖标准是空腹血糖≥7.0mmol/L; 随机血糖或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≥11.1mmol/L。任何一点都有独立诊断的价值,但没有糖尿病症状的人(糖尿病症状是指口渴、多喝、多尿、多吃、体重减轻)需要重复血糖才能诊断。

  注:空腹是指8~10小时以上无能量摄入;随机血糖是指随时检测血糖值,不考虑前一餐的时间;糖耐量试验需要在医院进行。成人服75克葡萄糖(溶于3000)ml水中)后2小时检测血糖;正常血糖:空腹3.9~6.1mmol/L,随机血糖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<7.8 mmol/L。

  一般来说,糖尿病的诊断并不困难。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.0毫摩尔/升,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.1毫摩尔/升。糖尿病诊断后应进行分类:

  1.1型糖尿病

  发病年龄较小,多为年轻<30岁,病情突然,多喝多尿多吃消瘦症状明显,血糖水平高,许多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,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,ICA、IAA或者GAD抗体呈阳性。口服药物无效,需要胰岛素治疗。

  2.2型糖尿病

  常见于中老年人,肥胖者发病率高,常伴有高血压、血脂异常、动脉硬化等疾病。发病隐袭,早期无症状,或只有轻度疲劳、口渴、血糖升高不明显,需要糖耐量试验确诊。早期血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升高,晚期低。

这篇穴位养生《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什么 为什么得糖尿病》,目前已阅读次,本文来源于天医健康网,在2023-04-21 00:00发布,该文旨在普及中医穴位知识,如若刺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师。

  • 上一篇:我是大医生:高血压不能只看数值高低,这项指标异常更危险!日常2杯茶
  • 下一篇:糖尿病人适合吃什么水果 哪些水果不能吃